在台灣有個職務叫做UI/UX Designer,
先不談論工作內容,
我們來看看說文解字吧!
UI = User Interface
UX = User Experience
不用懷疑,正如你所見它是兩項專業,只是都從用戶(user)出發.
所以一定會有企業將UX專業另開職缺,
那到底是UI/UX,還是UI&UX,還是UX for UI...這就要看老闆(boss)怎麼想,
聽說通常會簡稱美工
對了!既然有UX for UI是不是就會有,UX for Marketing, UX for Manager, UX for Service, UX for anythings...
是的,
Donald Norman說: 用戶體驗從打開產品包裝開始
甚至有些企業成立了UED/UXD/UCD部門,
好的! 先讓我們回到初心,從FrontEnd的角度出發,
我參加的workshop是
从需求探索,到落地用户体验设计(江宗哲,曾俊豪) tag: 需求, 體驗, MVP, App
设计一个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网站(Whitney Quesenbery) tag: 需求, 方案, Web
以上兩場, 都是我從FrontEnd角度用心挑選的,
首先,先來談談需求,
Paul Adam說: 設計產品的時候通常會想三件事,想任務、想產品的構架、想互動,如果一個公司都沒有目標和核心任務的話它很難成功。
這個需求是改善還是改變? 別急著改變世界,改善是企業99%的Value.
需求要單一且明確,而且最好用一句話就能表達完整.
接下來正如你所知的需求來至於用戶
但...
Donald Norman也知道: 需求往往是來自於你的老闆(boss)或者老闆(boss)的老闆(boss)
別嘆氣, 讓我們先來找尋真正的用戶,
問卷會是一個好的開始, 問卷
的目的不是為了深入了解用戶, 而是替你找到用戶
,
目標用戶一定是一個可以被明確定義的群體,
如果你的老闆說: 我們的產品要服務天下所有人. 別失落,至少他可能會支持多元成家方案.
最重要的是問題不宜太多,建議10題以下.
而訪談重點在於用戶在過去經驗裡,如何解決此目標需求,
用戶期許用什麼方式解決,而我們又能給予什麼? 千萬別急著說我們要做XXX專案
.
當然絕對不是是非題, 必須要是申論題, 而且越深入越好,
最好讓用戶深深的愛上你, 讓用戶願意對你談吐一切的真心話.
當然,到此你應該已經要深入了解用戶,
有時候, 同樣的需求, 不同的用戶, 也會有不同結果.
此時你也許會 調整需求
修正方向
, 甚至於直接把專案砍掉
.
別擔心! 這是正常的, 至少這已經成功的降低研發損失,
而且在UX的過程這會是常態. 你要了解, 專案可以砍掉, 但企業不能倒掉.
來吧! MVP的製作, 正是FrontEnd燃燒熱血的時刻.
1.等量訊息中規劃視覺動線
2.清楚設計入口點,並統一樣式
3.強化關係控件的關聯性
4.取捨控件去留 - 80/20法則
身為一名前端魂, 必須要了解有效的使用UX專業,
可以減少你的開發成本, 更可以提升你的開發效益.
每一個按鈕的位置,文字的大小,區塊的顏色...都與使用的需求互動緊密相扣,
前端在軟體專案上,是產品與用戶的第一接觸,
設計的friendly會讓用戶享受使用者體驗, 產品就會產生價值.
硬體買了只能選擇退貨,軟體用了不好[Esc]按鈕,只需要1sec.
一個有價值的產品,就可以創造信仰
大众点评(中國的美食地圖App&Web),
在用戶的心理是: 照著APP點餐準沒錯,絕對不會踩到雷.
代金劵也成了該服務的指標性產品.
企業內的UX成員我遇到的就有4位,與他們交流的每一刻就像上了一堂寶貴的課.
FrontEnd不會UX沒關係,至少可以先徵才UX Designer,
接著面對軟體專案,找你的PM一起來做用戶訪談(用戶調研)吧!
Paul Adam說: 互聯網的作用被人們低估了,互聯網其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,它的影響遠超乎人們目前的估計。
軟體開發之規劃流程>>
定義需求->用戶訪談->MVP製作->回饋->決定完工/上線版號
最後,別忘了放開界線,多交些熱血勇者吧!訪談從了解別人開始..
很多的很多也都是從1開始的,改善比改變更有價值!!!
附錄:
太多內容,短篇小文也無法說個明白,歡迎密切注意HPX系列活動 http://www.hpx-party.com/
更多活動照片參考如下: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omtullis/sets/72157637929774203/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omtullis/sets/72157637939749685/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omtullis/sets/72157637986060293/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omtullis/sets/72157637997147334/